| 当土耳其航空工业(TAI)还在为国产五代机 KAAN 首飞 7 个月的 “中东里程碑” 沾沾自喜时,美国国会 9 月 28 日的一纸表决,给这款战机判了 “动力死缓”—— 通用电气 F110-GE-129 发动机的出口许可被正式叫停。据《防务安全亚洲》披露,作为 KAAN 原型机唯一动力来源的 F110,此次被美国以 “国家安全” 为由全面封锁,直接让这款号称 “北约第二款自研五代机” 的装备,陷入 “有机身无心脏” 的绝境。 更具战略张力的是,土耳其外长哈坎・菲丹紧急发声 “寻求国际替代方案” 后,全球目光瞬间聚焦中国 —— 专为歼 - 20B 配套的 WS-15 发动机已进入量产阶段,182 千牛加力推力、超 10 推重比的核心参数,恰好精准匹配 KAAN 重型双发战机的动力需求。这场横跨美、土、中三大洲的 “航空动力博弈”,正悄然改写全球五代机格局。 一、断供溯源:美国的 “迟来惩罚” 与土耳其的 “备选幻象” 展开剩余86%美国此次对 F110 发动机的 “斩供”,绝非临时起意,而是双重战略矛盾的集中爆发。 一方面,这是对土耳其 2019 年 “忤逆” 的 “迟到清算”。当年土耳其不顾美国 “退出 F-35 供应链” 的警告,执意采购俄罗斯 S-400 防空系统,已让美土军事合作出现裂痕;如今 KAAN 作为土耳其试图跻身 “五代机俱乐部” 的核心项目,美国通过断供发动机,实则是对其 “北约体系内离心倾向” 的强硬敲打。 另一方面,美国国会的担忧更具技术针对性。在《反恐与安全法案》框架下,土耳其被定义为 “北约技术漏洞”—— 美方担忧 F110 的核心技术(如高压涡轮叶片、燃油控制系统)会通过土耳其的北约渠道,间接流向俄罗斯或其他 “非盟友国家”。更关键的是,TAI 此前为 KAAN 首飞 “临时借用” 的 2 台 F110,本就是通用电气的库存品,而后续量产所需的 50 余台发动机,如今已彻底化为泡影。 面对绝境,土耳其曾宣称的 “三重备选路径”,如今已逐一崩塌: 欧美路线完全堵死:英国罗尔斯・罗伊斯因与土耳其在 “发动机技术共享” 上存在知识产权纠纷,明确拒绝合作;日本 IHI 的 XF9 发动机虽推力参数达标,但仍处于地面试验阶段,且其出口需获得美国许可 —— 在当前美土关系下,这一许可几乎不可能落地。 俄罗斯路线有心无力:苏 - 57 配套的 AL-41F 发动机,虽能勉强适配双发战机,但核心缺陷致命:使用寿命不足 3000 小时,且俄军因俄乌冲突需优先保障本土战机供应,根本无额外产能外售土耳其。 自研路线沦为空想:土耳其号称 “2030 年量产” 的 TF35000 发动机,目前连核心机的台架测试都未完成,军事航空专家直言 “以土耳其当前的航空工业基础,TF35000 至少还需 15 年才能具备装机条件,所谓 2030 年量产不过是自欺欺人”。至此,土耳其的 KAAN 项目,已被逼到 “无动力可用” 的悬崖边。 二、核心博弈:WS-15 的技术适配性与现实阻碍 在土耳其的 “国际备选清单” 中,中国 WS-15 发动机之所以成为焦点,本质是其技术参数与 KAAN 需求的 “高度契合”—— 但这种契合,能否转化为实际合作,仍需跨越三道硬坎。 1. 技术层面:WS-15 的 “先天优势” WS-15 对 KAAN 而言,绝非 “将就之选”,而是能直接提升其五代机性能的 “升级方案”: 推力与超巡能力达标:单台 182 千牛的加力推力,比 F110 提升 38%,双发配置可让 KAAN 轻松实现 1.8 马赫的超音速巡航 —— 这正是 F110 无法满足的 “五代机核心指标”,也是土耳其此前追求的 “技术突破点”。 成熟度与可靠性经检验:WS-15 已搭载歼 - 20B 完成高原、高温等复杂环境试飞,首批量产型号的初始检修周期达 700 飞行小时,远超俄罗斯 AL-41F 的 300 小时,能大幅降低 KAAN 的后期维护成本。 安装适配性具备基础:KAAN 采用双发宽间距布局,而 WS-15 总长 4.6 米、直径 1.25 米的尺寸,与 F110 的安装接口差异较小,通过调整发动机舱支架、管线布局等结构微调,即可实现兼容 —— 无需对机身进行大规模重新设计。2. 现实层面:三道难以跨越的 “门槛” 即便技术可行,中土在 WS-15 合作上,仍面临三个绕不开的现实障碍: 技术泄密风险:WS-15 的核心技术(如陶瓷基复合材料涡轮叶片、二元矢量喷管控制逻辑)是中国航空工业的 “顶级机密”,而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,其军事体系与美国、欧洲存在数据交互,一旦技术流入,存在被西方反向破解的风险 —— 这是中国无法接受的 “底线问题”。 竞品冲突红线:KAAN 已与印尼等国签订联合研发与采购协议,而中国 FC-31 作为出口型五代机,与 KAAN 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直接竞争。若中国向土耳其出口 WS-15,相当于 “为竞争对手提供核心动力”,最终可能挤压 FC-31 的市场空间,这种 “自相矛盾” 的合作逻辑,显然不符合中国军工出口的战略利益。 政治信任缺失:土耳其在军事合作中的 “摇摆特性” 已有先例 ——2013 年曾与中国达成红旗 - 9 防空系统采购协议,后因美国施压单方面撕毁合同。如今其 “时而亲美、时而联俄” 的外交立场,让中国对其合作稳定性心存戒备,毕竟 WS-15 的技术合作,绝非 “一锤子买卖”,而是需要长期信任支撑的系统工程。 三、格局推演:这场动力博弈如何改写三大战略平衡? 美国对 F110 的断供,看似是 “美土双边矛盾”,实则正在引发全球军事格局的连锁反应,三个关键领域的变化已初现端倪。 1. 土耳其的北约地位 “松动” 美国的技术封锁,已直接冲击土耳其的北约身份。近日,土耳其议会正式审议 “退出北约一体化防空系统” 议案 —— 若 KAAN 最终采用中俄发动机,其与北约的武器数据链(如 Link 16)将无法兼容,战机无法融入北约联合空战体系。这意味着,土耳其可能成为首个 “装备中俄动力系统的北约国家”,其与北约的军事绑定程度,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松动。 2. 中国军工出口的 “里程碑机遇” 若 WS-15 实现首次出口,将打破美俄在五代机发动机领域的 “双头垄断”。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指出:“这不仅是一笔单纯的军售订单,更是中国航空动力从‘自用为主’向‘出口赋能’转型的标志。” 一旦成功,巴基斯坦、伊朗等国可能会跟进采购,推动中国从 “战机出口国” 向 “核心动力供应国” 升级,重塑全球航空军工的产业链格局。 3. 全球五代机市场 “重新洗牌” KAAN 项目因动力问题的延期,已给竞争对手创造窗口期。据知情人士透露,印尼等与土耳其合作的国家,已私下接触中国航空工业,询问 FC-31 的交付周期与技术参数;俄罗斯也趁机向印尼推销苏 - 75 战机。原本被 KAAN “抢占” 的中东、东南亚五代机市场,正重新成为中国 FC-31 与俄罗斯苏 - 75 的 “角力场”—— 土耳其的 “动力困境”,可能间接成为中国五代机出口的 “催化剂”。 结尾:18 个月倒计时,土耳其的终极选择 从当前局势看,土耳其最可能采取 “过渡 + 长期” 的双重策略:短期采购中国 WS-10C 发动机(推力 144 千牛,适配性更高,技术保密等级相对较低)应急,维持 KAAN 的试飞与研发进度;长期仍寄望于自研 TF35000 发动机,避免对单一国家的动力依赖。 但不可否认的是,WS-15 的 “诱惑” 始终存在 —— 毕竟只有这款发动机,能让 KAAN 真正具备 “超音速巡航” 能力,跻身全球五代机的 “第一梯队”。留给土耳其的时间,只有 18 个月:若 18 个月内无法确定稳定的动力来源,KAAN 项目将面临 “研发停滞” 的风险,其 “中东首款五代机” 的梦想,也可能彻底沦为泡影。这场横跨三大洲的 “动力博弈”,未来 18 个月的走向,将决定全球五代机格局的最终形态。 发布于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
|